河蚌怎麼養好?河蚌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資訊 6個月前 88166
74 0 0

河蚌是軟體動物門蚌科的一類動物統稱,分佈於亞洲、歐洲、北美和北非的淡水湖泊、河流、池塘中,濾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及有機質顆粒等,肉可食,也適作魚類、禽類的餌料和傢禽、傢畜的飼料,具有一定的養殖價值。那麼,河蚌怎麼養好?河蚌的養殖技術有哪些?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吧。

河蚌怎麼養好?河蚌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河蚌怎麼養好?河蚌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一、河蚌的養殖環境

河蚌在自然環境中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小溪等泥質、沙質或石礫之中。冬春寒冷時利用斧足挖掘泥汾,使蚌體部分潛埋在泥沙中,前腹緣向下,後背緣向上。僅露出殼後緣部分進行呼吸攝食。天熱時則大部分露在泥外。無齒蚌一般生活在泥質底、pH值在5~9的靜水或緩流的較肥的水中。

河蚌怎麼養好?河蚌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二、河蚌吃什麼食物

河蚌的食物主要是單胞藻、原生動物和有機碎屑等,如輪蟲、鞭毛蟲、綠眼蟲、綠粒藻、柵藻、舟形藻、甲藻、四角藻、紡錘矽藻、桿星藻、甲殼動物的殘屑及植物葉片等,易被消化的主要是矽藻。蚌不能主動追逐食物,依靠蚌殼的開閉,外套膜內側纖毛和鰓纖毛的擺動造成水流,食物便隨水進入蚌體。食物隨水進入外套腔,顆粒沿鰓絲向上移至鰓的基部,再向前移動至唇瓣,經唇瓣選擇後小顆粒進入口中,大顆粒則由內鰓邊緣向後移動,在兩腮相交處,入外套膜痕至後端,兩殼猛閉排出體外。據有人統計,每天流進蚌體的水可達40升。

河蚌怎麼養好?河蚌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三、河蚌的養殖技術

1、目前河蚌養殖方式多采用吊養和籠養。吊養方法有單個吊養和串養在一根線上吊養兩隻蚌以上。籠養數量依籠(網籠、網夾)的大小而定,一般以每隻蚌都能接觸籠底為適宜。

2、育珠河蚌一般畝養殖池塘為800~1200隻,外蕩為600~800隻。養殖密度具體視體重肥度。水體流動、水體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隨蚌體大小適量增減。

3、河蚌養殖已成為我市外蕩漁業之體綜合開發利用的主要生產內容。以育珠為主的池塘可以適量放養草魚、鯿魚、鯽、鱖魚、黃顙魚等及搭養少量鰱、鳙魚,以充分挖掘水體生產潛力。

河蚌怎麼養好?河蚌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四、河蚌的養殖管理

1、暫養期管理:手術後的蚌,暫養於微流水、水質清爽的水域中,休復15~30天。在這期間,一般吊養後不要隨意翻動,也不可離開水面,更不能開殼檢查,以免影響其體質恢復和珠囊的形成。如水太肥,透明度小於30厘米,則需采取措施降低肥度。一個月後,對暫養水域蚌進行清查,發現死蚌及時清除,然後再重新吊養到育珠水域。

2、加強水質管理:在沒有流水的封閉靜止水域中養河蚌時,遇高溫、水淺、低壓後,會造成缺氧死蚌。因此必須及時加水,換水或保持水質新鮮和含氧量充足,以免育珠蚌缺氧、低氧情況下蚌、珠生長緩慢。

3、調節吊養深度:根據水位、水溫及季節變化,應適時調節育珠蚌的吊養深度。冬季和夏季宜適當深吊(水面下40~60厘米),春、秋兩季可吊養淺些(水面下15~20厘米)。

4、做好水域施肥:如育珠池塘水質清瘦,要及時施肥。肥料可用有機肥或化肥,或二者兼用。有機肥山雞、鴨、鳥類為好,使用前需加1名生石灰和發酵腐熟後方可施用。化肥主要是尿素和過磷酸鈣(用量比1:2或1:3),兩種混合加水後潑灑,做到次多、量少,少施、勤施,一般畝用尿素1公斤。還可用潑施豆漿(飼料與肥料)。同時施用鈣肥(生石灰),PH值低多施,PH值高少施。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百米左右。

5、清除附著物:育珠蚌經吊養一段時間後,在吊養網籠、網袋和蚌體上常附生大量的附泥和生物(如水藻類、淡水海綿、聚縮蟲等),影響育珠蚌的生長,必須定期清洗。在4~10月份,每隔一個月涮洗一次。

 6、維修養殖設施:在養殖過程中,發現養殖設施有破損情況應及時修復,以免造成經濟損失。

河蚌怎麼養好?河蚌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以上就是關於河蚌的養殖技術以及養殖方法,河蚌屬於近年來水產養殖中比較熱門的一種養殖項目,但是相對於養魚養螃蟹等其他養殖來說,養殖的人數沒有那麼多。但是河蚌養殖跟大部分的水產養殖在養殖方式上其實存在著異曲同工之處,也是都需要做好養殖環境的管理,養殖技術的學習以及養殖的喂養等。對於養殖新手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是挺多的。以上文章由小編為您整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河蚌怎麼養好?河蚌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版權聲明:88166 發表於 2024年3月29日 pm10:47。
轉載請注明:河蚌怎麼養好?河蚌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 88166 台灣網站導航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