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奧斯卡最佳影片《奧本海默》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資訊 5個月前 88166
32 0 0

文/沈健

1945年7月16日,當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瘦子”的沉悶爆炸聲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裡響起,“羅伯特·奧本海默”這個名字就刻在瞭歷史中。

奧本海默是美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傢,被人們稱作“原子彈之父”。二戰後期,為搶在納粹德國之前研發出原子彈,美國陸軍部啟動“曼哈頓計劃”。該計劃規模驚人,羅斯福總統賦予它以“高於一切的特別優先權”,工程管理區內匯集瞭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科學傢,奧本海默被任命為最主要的科學顧問。“曼哈頓計劃”在頂峰時期曾起用50多萬人,總耗資25億美元,最終利用核反應制造出能瞬間殺死數萬人的巨大殺傷性武器。

《紐約時報》記者威廉·勞倫斯記錄瞭首枚原子彈試爆的景象:“那一刻,時間停止瞭,空間收縮成一個點,瞬間天崩地裂,人們似乎有幸看到瞭地球的誕生。”“曼哈頓計劃”的成功使奧本海默成為傢喻戶曉的人物,也讓他深感不安,陷入道德自責。當時,“瘦子”爆炸瞬間釋放的巨大能量令奧本海默想起《薄伽梵歌》中的一句古訓:“我現在成瞭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原子彈在日本廣島、長崎的投放奪去瞭數十萬人的生命,給人類帶來的震撼遠超科學傢們想象,“曼哈頓計劃”也由此在全世界引發激烈爭議——有人相信這是“終結戰爭、拯救世界的必要手段”,有人認為“地獄之門已打開”。奧本海默則說,“我們都知道世界將迎來變化,有幾個人笑瞭,有幾個人哭瞭,大多數人卻沉默瞭。”

二戰結束後,奧本海默成為一名反核活動傢,遭到美國政府和軍方的政治迫害與社會孤立。“麥卡錫運動”中,他因涉嫌“參與共產主義活動”受到調查和審判,盡管最終“叛國罪”不成立,但接觸政府項目的安全許可被撤銷,職業生涯受重創。1967年2月18日,奧本海默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市去世,享年62歲。2022年12月16日,拜登政府推翻瞭1954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撤銷奧本海默安全許可的決定,正式為他“平反”。

2023年7月,由著名導演克裡斯托弗·諾蘭執導的電影《奧本海默》在全美上映,有影評人譽之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影片”。該片改編自凱·伯德和馬丁·舍溫2005年出版的傳記《美利堅的普羅米修斯——J·羅伯特·奧本海默的成功與悲劇》,全長三個小時,高度概括瞭奧本海默的一生,劇情在跌宕起伏中層層推進,將他的思想矛盾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為瞭拍好這部電影,諾蘭對原子彈的制造原理進行瞭深入研究,並在墨西哥的幽靈牧場“完美重建”瞭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諾蘭真實還原瞭20世紀上半葉西方知識界的激越昂揚,包括愛因斯坦1915年發表“廣義相對論”的情節,並且盡可能地把復雜的科學原理講得通俗易懂。

《奧本海默》的演員陣容十分豪華,英國男演員基裡安·墨菲飾演奧本海默,金球獎得主艾米莉·佈朗特飾演奧本海默的妻子、生物學傢凱蒂·奧本海默,奧斯卡獲獎者馬特·達蒙飾演“曼哈頓計劃”主管萊斯利·格羅夫斯,小羅伯特·唐尼飾演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創始人之一路易斯·施特勞斯。每個角色都特點鮮明、可信可感,觀眾能夠清楚地追蹤其行為背後的心理變化。片中的三個主要角色分別代表瞭美國科學界、軍方和政府——“曼哈頓計劃”的成功對科學傢來說是功勛,對軍方是戰爭勝利,對政府則意味著戰略威懾力的獲得。

2024奧斯卡最佳影片《奧本海默》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諾蘭喜歡通過自己的電影進行人性挖掘和社會性思索:《致命魔術》反映的是科技進步對生命無限循環的促進,《星際穿越》的背景是人類面臨的巨大環境危機,《盜夢空間》提醒世人關註技術手段對人類思維的控制潛能,《奧本海默》則詮釋瞭科學作為人類安危“定時炸彈”的另一面。

《奧本海默》一片中的原子彈爆炸場面用IMAX膠片攝影機實景拍攝而成,而非使用特效。諾蘭與傑出的攝影師霍伊特·霍伊特馬合作,用65毫米膠片拍攝,以70毫米格式放映,為觀眾營造出磅礴駭人的氣勢。

今天的世界,核戰和核競賽的陰影仍揮之不去,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急速發展被一些科學傢喻為“另一個奧本海默時刻”。對於這些,諾蘭有自己的看法。在一次采訪中,他說:“真正的危險是不透明,坦誠、公開至關重要。”

(作者為閃亮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識》2023年第16期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登陸“世界知識”官方微店,即可方便快捷訂閱雜志

版權聲明:88166 發表於 2024年3月30日 pm2:35。
轉載請注明:2024奧斯卡最佳影片《奧本海默》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 88166 台灣網站導航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