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唯一的地方劇種—遼劇

資訊 4個月前 88166
42 0 0

當地戲劇形式體現瞭當地的生活特色,在營口,有一種遼寧唯一的地方戲劇形式——遼劇,原稱遼南影調戲、遼南戲,是一種新興的地方戲曲劇種。主要源於遼寧省遼南皮影戲,是該地區農村祭祀娛人的一種主要演出形式。演出時照本宣唱,唱腔曲調吸收、借鑒瞭河北省皮影的成份,唱腔以板式變化體為主。

遼寧唯一的地方劇種—遼劇

四臺子村業餘劇團的皮影藝人以真人上臺唱影調的形式演出瞭業餘作者翁景樹編寫的現代戲《白楊樹下》,把影窗藝術變成舞臺藝術,取名影調戲。遼南戲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得到瞭很大的發展。

遼寧唯一的地方劇種—遼劇

藝術起源

遼南戲的前身遼南皮影戲舊稱“本地影”。清末民初時受河北灤州影的影響而豐富瞭唱腔。同時,又吸收融合瞭遼南地區的民歌、民樂和曲藝音樂,形成瞭一套唱腔體系,從而成為風格獨特、地方色彩濃鬱的遼南皮影戲。

在以後的數十年中,先後出現瞭王樹文(藝名王大嗓)、閻永茂(藝名閻麻子)、馬傳亮、洪生純、陳克忠、遲海樓等著名皮影藝人。1956年馬傳亮等根據呂劇劇本移植排練瞭用真人扮演的小戲《小借年》,在群眾中產生一定影響,從而普及於業餘文藝活動中。這一戲曲形式初名“影調戲”,1958年改名“蓋平戲”,1961又改名為遼南戲。2002年1月,正式定名為遼劇。

遼寧唯一的地方劇種—遼劇

藝術特色

遼劇表演上以中國戲曲表演程式為主體,吸收遼南傳統民間藝術。如水袖的運用和武打,適當融合瞭一些皮影動作。醜角表演還有模擬皮影人物“大巴掌”的滑稽動作和步法。此外還借鑒瞭遼南秧歌、民間舞和二人轉的一些舞蹈動作。唱詞結構變化也十分豐富,除常見的“七字賦”(七字句)“十字賦”(十字句)外,還有“五字錦”(王字句)“三字經”(三字句)“六字頭”(三、三句式)“三趕七”(句式為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寶塔形結構)“大金邊”“小金邊”(跟句重復)“囉嗦句”等。

遼寧唯一的地方劇種—遼劇

唱腔配樂

變化多樣的唱詞句式為遼南戲唱腔帶來多種處理方式,形成板腔體和部分曲牌聯接的方法。唱腔上分男、女兩大系統。生、旦、凈、醜各有自己的旋律和基調,其中以醜角的唱腔尤為獨特。在遼南戲形成和發展中還派生出一些新的唱腔,如糅合灤州影腔。

伴奏樂器以四弦為主,配以三弦、高胡、揚琴、琵琶、管、笛、笙等。演現代戲時還加上古箏、二胡、板胡、提琴及電吉他等,以增加戲劇氣氛。

遼劇是土生土長的民間戲曲藝術,它與遼南的歷史、地理、風俗、文化相結合,體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地方傳統和濃鬱的生活氣息。

遼寧唯一的地方劇種—遼劇

代表劇目

《宮門斷鞭》《逼嫁殺店》《龍鳳鏡》《打灶王》《當箱子》《花為誰開》等。

版權聲明:88166 發表於 2024年5月14日 pm3:18。
轉載請注明:遼寧唯一的地方劇種—遼劇 | 88166 台灣網站導航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