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計量單位,“一石”的“石”字,究竟念“dàn”還是“shí”?

資訊 4個月前 88166
19 0 0

一種語言存在的歷史太久,那麼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的讀音總是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如果把處於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語言人集中在一起,他們相互之間可能聽不懂對方說的是什麼。

前不久,有科學雜志指出,其實早在九千年以前,包括日、韓、土耳其在內的泛亞地區的人們,使用的都是一種中國東北部的語言。

換句話說,也就是在九千年前,有可能中、日、韓、土耳其等國傢的人,說著同樣的話。但是至少發展到近二、三千年前,或者更早一些的時候,大傢就已經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瞭。

作為計量單位,“一石”的“石”字,究竟念“dàn”還是“shí”?

因此,一、兩千年前的古代漢語字詞的讀音,與如今大相徑庭,也就是很自然的事瞭。這種類似的事情,已經出現瞭很多瞭。

前一段時間,網友們正在熱議,唐詩中個別字詞的發音,被教育部門給“統一”瞭。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如今要讀“”;“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如今要讀“xié”。

現在又有一些專傢學者搬出瞭一個計量單位,也就是“一石”中的“石”字,告訴大傢這玩意兒現在是讀“dàn”,可是它在二千多年以前“shí”。

教育部門要“統一”唐詩裡個別字詞的發音,這是讓古漢語的發音,來將就現代人。專傢要“糾正”這個“石”字的發音,卻是想讓現代人去將就古代字典。

幸好,這一回隻是有個別專傢學者站出來說事,教育部門並沒有對此發言。那麼,作為計量單位的“石”,到底該讀哪個音呢?

一、“石”字讀哪個發音,究竟是誰說瞭算?

王立群教授曾在《百傢講壇》節目中,提到呂不韋門客食祿600石的時候,就是把石字讀成瞭“shí”。後來,又有一名北大教授在講《司馬光》的時候,也把這個字讀成“shí”。

作為計量單位,“一石”的“石”字,究竟念“dàn”還是“shí”?

可見,“石”字在做計量單位的時候是要讀“shí”音的。這個問題,在一些專傢學者裡面,已經開始出現瞭“人傳人的現象”。

據說王立群曾在節目裡面辯稱,“石”作為計量單位不讀“dàn”,要讀“shí”。這個問題是他曾經請教過很多專傢才確定的,讀成“擔”才是錯誤的。

那麼,這個計量單位“石”按如今的規定,“正確”的讀法究竟是怎樣的呢?“石”,是在秦朝時期官方確立的一個計量單位,在古書上寫作“禾石”。

成書於東漢的說文解字》裡面說:“禾石,百二十斤也……從禾,石聲。”可見,它最早的發音,肯定是發“shí”音。

直至清朝的《康熙字典》問世,這個“石”在做計量單位時的讀音仍為“shí”。但是“石”作計量單位時,在民間長時間被讀作“dàn”音。這個時間有多長呢?據說可以追溯到唐朝。

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同樣一個漢字,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往往會有不同的讀音。漢字發音的改變,往往是民間“約定俗成”的結果。

作為計量單位,“一石”的“石”字,究竟念“dàn”還是“shí”?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字讀什麼音,實際上是取決於社會上絕大多數人把它讀成什麼。“石”讀成“dàn”就是民間約定俗成的。如今,這個讀音已經被正式收錄入瞭《新華字典》。

這就說明,中國的教育部門也是認可的,並且還以此為標準來進行瞭教育推廣。因此,不能說把計量單位的“石”讀成“dàn”就是錯誤的。

這就好比中國的一些地名用字,如安徽的“六安”,在這裡“六”字讀“lù”音,你就不能因為古代字典上的“六”隻有“liù”一個讀音,就說人傢讀錯瞭 。

同理,如浙江“臺州”的“臺”字,在這裡讀“tāi ”,如果你硬是要說古書上面沒有這個發音,非給人傢讀成“tái”音,那在當地人聽來,豈不是成瞭“抬杠”瞭?

從前沒有規范字典的時候,自然是大傢想怎麼讀就怎麼讀。現在國傢已經出版瞭統一規范的字典,而且上面的讀音也是十分明確的。

結果,一些人卻非要去考證出一個二千多年前的“古音”,完瞭還說讀成“dàn”是錯的,這不是沒事找事,成心鬧別扭嗎?

作為計量單位,“一石”的“石”字,究竟念“dàn”還是“shí”?

這些人也就是看著“石”這個計量單位,現在早就已經不用瞭,否則像前面提到那些地名用定的發音一樣,人傢還在使用,看看誰會聽這些“專傢學者”胡說。

明明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非得去翻出二千多年前的古漢語發音,然後還想來讓普羅大眾都認可他們的觀點,是幾個意思呢?

二、考據過瞭頭,就有點造作瞭

最近十幾年,國人的文化自信提升瞭,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因為文化自信的提升,現在莫名其妙就冒出來很多“考據癖”。

這些“考據癖”,往往不去考據一些實在有用的東西,經常去考據一些古代的“旁枝末節”,不太緊要的玩意兒。

比如我們現在看電視劇,在一些以漢朝背景的古裝劇裡面,下級答上級的話的時候,他不再說“是”瞭,他非要說“諾”。

好像非得這樣,才顯得這個編劇導演有文化一樣。其實講完瞭“諾”,劇裡的臺詞照樣不文不白,觀眾依然不知所雲。

作為計量單位,“一石”的“石”字,究竟念“dàn”還是“shí”?

比如此前很火的那個大劇《大秦賦》,裡面的人在高興的時候,他都已經不叫“好”瞭,他開始叫“彩”,因為“喝彩”嘛!

劇中的大王帶頭叫一聲“彩”,底下的群臣跟著起哄“彩彩彩”。可是他們喝完瞭“彩”,觀眾依舊不買賬,覺得那劇情,那臺詞,全都是胡扯。

但是一些專傢學者,總是在這些古代的雞零狗碎上下功夫,偏不把學問用到要緊的地方。所謂“學以致用”,研究學問還是要研究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比較好。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種關於漢語語言學的專業性很強的東西,你要是自己研究出瞭一個結果,自己寫篇學術論文,然後找專業領域的人去探討不就好瞭嘛。

可是這些人偏不這樣幹,他們偏要搬出一些老古董,好給觀眾們“說點兒你們不知道的”,秀一把自己在知識上的優越感,哪管它實用不實用。

你要是對這些專傢學者說:現在《新華字典》已經說瞭,“石”作為計量單位,古代的書上是讀“shí”,可是民間一直都讀“dàn”,現在讀“dàn”也不能算錯啊。

作為計量單位,“一石”的“石”字,究竟念“dàn”還是“shí”?

估計他們的頭,會搖得跟撥浪鼓似的,他們會告訴你那字典是錯誤的,字典不都是我們專傢編的嗎,回頭我們再給相關部門打個報告,讓相關部門把“石”字的讀音也給“統一”瞭!

結語

建議非語言學專業的朋友,不要被電視上的明星“專傢”耍瞭。特別是有一些專傢,明明是學歷史的,跨專業解讀唐詩就算瞭,現在還跨專業給國人普及古漢字發音瞭,簡直莫名其妙。

漢語是活的語言,它的讀音是一直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某些所謂的專傢,在計量單位“石”字的發音問題上,搞無謂的語音“復古”,完全就是“大開歷史倒車”。

如果此例一開,那麼後面要改語音的字恐怕更多,豈不亂成一團?個人認為,非研究漢字語音的專傢,平時使用這個字,讀音隻應當以《新華字典》為準。

至少在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沒有把字典上“石”字的讀音“統一”前,盡管個別“專傢”學者內部已出現瞭“人傳人的現象”,當我們看到“石”作計量單位時,依然要讀“dàn”,堅決不讀“shí”。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