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資訊 4個月前 88166
22 0 0

鹽是一種化合物,一般是由金屬離子和非金屬離子組成,最常見的是氯化鈉,硝酸鈣,硫酸亞鐵等。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想要探究地球上的鹽究竟是怎麼產生的,我們首先要知道組成鹽的元素都是怎麼形成的。

元素是怎麼形成的?

根據目前主流的假說,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的初期,溫度非常高,然而當時卻沒有任何元素產生,隻有能量、中微子以及誇克。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隨著宇宙的溫度逐漸降低,光子開始在宇宙中對撞,我們知道,一般的粒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比如:電子的反粒子是正電子,而光子的反粒子卻也是光子,一對正負電子在極其高溫下在對撞後湮滅會成能量,沒有留下任何物質。

但每10億對光子對撞,會產生實物粒子,比如:一對正負電子等。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就這樣,隨著宇宙溫度逐漸降低,原子核在宇宙中也得以形成,而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一直到瞭宇宙大爆炸之後的38萬年,此時宇宙的溫度已經降到瞭3000度左右,原子結構在此時形成。

最簡單的原子是氫和氦,這兩個元素的核外電子隻有1,2個,很容易形成,所以氫和氦是宇宙中占比最多的元素。其他的元素並不是說沒有形成,隻是不夠穩定,又分裂瞭。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由於氫和氦元素逐漸增多,所以宇宙中會形成星雲物質,其中一些星雲物質在引力坍縮下逐漸形成天體。如果天體的質量足夠大,在引力的作用下,天體就會發生核聚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恒星。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在恒星內部,由於核聚變反應,會導致原子核所對應的原子序數增加,因此會形成元素周期表裡氫和氦之後的元素,比如:碳和氧。

如果該恒星質量夠大,能夠達到8倍太陽質量,那麼該恒星的核聚變反應可以一直持續到鐵原子核。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由於鐵原子核發生核聚變反應需要的能量更大,而鐵原子核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較少,就會導致該反應是個吸能的反應,所以一般恒星的核聚變反應隻會到鐵原子核,不會繼續下去。

鐵原子核之後的元素,一般是在超新星爆炸、中子星合並時形成,因為此時會釋放出大量能量,能導致鐵原子核繼續發生核聚變。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地球上所有的元素都是這麼形成的,由於地球上有很多鐵之後的元素,所以目前的理論認為,在太陽之前,可能曾經存在過兩代恒星,而太陽是第三代恒星。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地球上鹽的成分由於位於鐵之前,所以形成鹽的元素主要是從恒星核聚變中產生,由於恒星核聚變產生的元素含量,相對於超新星爆炸、中子星合並產生的元素含量更豐富,所以組成鹽的元素也較為常見,而鐵元素之後的金、銀等元素比較罕見,物以稀為貴,所以金和銀比較貴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地球上的鹽

元素又分為活躍元素和不活躍元素,比如:鐵是一種活躍元素,經常能和其他元素發生反應。而金是不活躍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單質存在。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鈉和氯元素都是較為活潑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氯化鈉的形式存在,而氯化鈉就是食用鹽的主要成分。

氯化鈉在幹燥的情況下是白色固體,易溶於水,在地球剛剛形成之時,這些鹽可能是均勻地分佈於地球各個地質層。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但隨著板塊運動引起的火山爆發,這些鹽會隨著火山噴發留到地球表面。由於鹽易溶於水, 這些鹽被帶入到地球表面後,會在雨水的沖刷下從土壤中析出,當雨水褪去後,鹽會留在地球表面,形成鹽堿地。

再者,石頭中也含有鹽,由於石頭的風化、雨蝕,冷暖變化等,石頭會破碎成小型砂礫甚至土壤,而石頭中的鹽也會隨之停留在地球表面。久而久之,地球表面的氯化鈉越來越多。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海洋中的鹽之所以多的原因,是因為雨水會將一部分鹽帶入到河流中,而河流會匯聚到海洋,久而久之海洋中的鹽成分越來越多。再加上海洋表面積非常大,蒸騰作用強。當海面上水蒸發時,由於氯化鈉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氯化鈉不會被蒸發,久而久之,留在海洋裡的氯化鈉越來越多。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其實,地球表面除瞭氯化鈉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鹽,如亞硝酸鹽等,這些鹽的形成基本和氯化鈉是相似的。

總結

其實地球並不特殊,組成地球所有的元素在宇宙中都可以找到,鹽也不例外。地球表面之所以有這麼多的鹽,是因為鹽含量本來就很豐富,再者雨水的沖積,石頭變成土壤的過程,也可以導致一部分鹽留在地球表面。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版權聲明:88166 發表於 2024年5月15日 am12:09。
轉載請注明:地球上的鹽是怎麼產生的? | 88166 台灣網站導航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