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資訊 4個月前 88166
43 0 0

清代康熙乾隆盛世,洪洞縣大槐樹鎮(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姓數代族人在朝廷為官,曾經名聲赫赫,建起瞭一排排高宅深院建築群,“遠遠望去,蔚為壯觀”。數百年過去,經歷歷史人為和自然破壞,12座大院僅剩下殘破不堪的5座。如今,從這些經歷瞭滄桑風雨而殘破不堪的大院,依然能看出曾經的興盛和輝煌。8年抗戰,日本侵略者在槐鄉汾河兩岸,燒瞭多少院落,但溝東村的龐大的建築群卻幸免,溝東村人為之津津樂道,因為一位曾經留學日本,1938年日本侵略者占領趙城後隱居村中的已故李姓族人出面,大院免遭日本鬼子的大火焚燒。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精美的影壁磚雕

溝東大院印證老人說法

從溝東村中心的柏油路由北往南行走,在一排排新建的房子中間突兀地顯出一座大院。這座大院院墻高大,大門上有精美的石雕門額。門額上書“稼穡惟寶”四個大字,字跡筆力雄健,瀟灑流暢,遠非一般書傢所為。

稼穡一詞出自《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明代馮夢龍所著的《東周列國志》記載:“再吩咐傢人:‘勤力稼穡,勿致荒蕪。’”。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在清代建造的門額雕刻著“稼穡惟寶”及用鐵皮包裹的大門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對‘稼穡’一詞的解釋是:‘種植與收割,泛指農業勞動。’”同行的有一位洪洞籍名俗文化研究者,因為癡迷地方文化,在研究“舜耕歷山”對稼穡有過專門的關註,他介紹,“在延續數千年的農耕社會裡,古代不少賢達人士,無論為官還是經商,骨子裡對土地的熱愛,遠遠超出瞭其他,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不少古代高官仕途不濟,進而歸隱山野,自耕自種的原因 。”

院落的大門非常氣派,大門厚重高大,周身被鐵皮包裹,由於年代久遠,鐵皮成碎渣式脫落。門是半開的,院裡長滿瞭荒草,已經看不出住人的跡象。這座大院內許多建築已經被拆毀,看不出曾經院落的完整格局。大門前滿是枯萎的荒草,院內也依然如是。

院內不少建築已經拆毀,但是依然能從現有建築中看到李傢大院的影子。荒蒿漫過瞭人頭,草叢裡有一條通向北房的小道。院內的建築隻剩下北房,東廈和西廈,高廈和西廈保存完好,隻是久不住人,站在荒蒿裡,有一種破敗和蕭條。西廈門前堆放著不少雞籠,東廈南側的照壁下也是如此。但是通過雞籠的空隙,依然能看到照壁的高大和精美,磚雕的圖案異常精美。

與洪洞西昌史傢大院不同的是,北房雖然也是磚砌的建築,但隻有一層,而史傢大院則是二層。經瞭解,二層的房屋可能由於坍塌已經拆處。除此之外,從現有建築看,這座大院與西昌史傢大院別無二致。羅雲山下西昌村史傢大院的老人史雲錦老人祖輩相傳的說法:河東溝東、河西西昌、馬牧許傢有三座相同的大院,同一張圖紙、一批建造師。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梁心板上清楚地寫著建造於乾隆55年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折簷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閣樓成瞭鴿子窩

購回祖宗房產有種歸屬感

“這是我們祖上留下的大院,土改時一座大院分瞭9傢,後來由於風雨侵蝕,房屋毀壞嚴重,看到老祖宗留下的房子一天天坍塌,心裡很不是滋味。”47歲的李雙武介紹,“許多年瞭,孩子長大瞭,要娶媳婦,村子裡也沒有審批過宅基地。3年前,我花瞭幾萬塊錢把部分已經坍塌的房屋權又買瞭回來,現在雖然部分房子已經隻剩下根基,但是宅基地還是別人的,還需要買回來。”

李雙武是一位普通的農民,見到他時,他正拿著鐵鍬修整院子。他現在所住的大院已經成為一座敞口的院子,大門被拆瞭,照壁沒有瞭,東西廂房也已經坍塌全無,東邊隻剩下裸露的根基,西邊則堆放著破磚爛瓦。原來院內精美的雕版也被毀地毀瞭,被拆地拆瞭,被賣地賣瞭。現在他住在依然能看出曾經非常氣派的北房中,一層住人,二層上精美的廊房部分已經坍塌,上邊前部為走廊,可以行走,休息,可以晾曬糧食,後部的房子可以住人,也可以儲藏存東西。站在院內向上望,二層部分走廊和房子風雨飄搖,有搖搖欲墜之感。但是,依然能看出曾經高大氣派。

“別人都另選地基去建新房瞭,但我覺得這是老祖宗的遺產,別人不珍惜,作為李氏後人我們後輩得珍惜。”李雙武介紹,“買瞭房子首先是有地方可以住,最重要的是,買回老祖宗的房子有一種歸屬感,即便它已經破敗和蕭條。”

李傢祖上曾為官

溝東村與上紀落村相鄰,歷史文化豐富,人文底蘊深厚。如今李傢大院已經衰敗,不少房屋被毀。在12座大院中,僅剩下李雙武、李根成、李保元、李明珠等5座已經破敗的大院。

“這12座大院,歷史上都姓李,是我們李傢的,歷史上我們李傢有不少為官的,如果沒有相當大的財力,是建不出這麼好的院子的。”李雙武介紹,“墳地裡都被盜墓分子破壞瞭,前些年填墳時有石函挖出,上面的墓志銘上有‘康熙’‘乾隆’等字樣,上邊都是繁體字,好多不認識,村裡有文化的人看過後說,每個墓志銘上都有個人的生平和官職,官位都不低。”

一個傢族,十二座大院,共同構成瞭溝東村蔚為壯觀的大院古建群。李雙武的介紹,解開瞭這個大院群建設之謎。如今房屋大多已經毀壞,作為李傢後人,李雙武心中滿是遺憾,與此同時,又盡自己的能力,為先祖留下的大院做著力所能及的事:花費自己心血購買祖宗房產、平整地基讓院子不致於荒蕪……

在李雙武大院的東南方向也有一座高大的宅院,這是李傢大院建築群中的一座,保存相對完好,由於傢中無人,但依然能從大門的縫隙裡看出建築的高大氣派。這座大院依然住人,院落寬敞,幹凈整潔。

為瞭尋找更加詳盡的資料,記者從文物部門第三次文物普查名錄尋找李傢大院的詳細資料。經過搜索,其中有一座李傢大院的記載,房子的住人為李清秀。正房脊檁題記:“時乾隆五十八年(1793)...創建,造主李清秀”。現存建築均為清代遺構。占地面積585.8平方米。坐北面南,一進四合院佈局,現存正房、西廂房。大門為新建,南房、東廂房不存。正房磚砌臺明,條石包邊,高0.8米,房身三層,一層磚窯5孔;一層之上為磚木構二層樓閣,以木質墊板相隔,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頂,五檁無廊式構架。西廂房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坡硬山頂。

可惜的是,有關李傢大院建築群的記載,隻從中找到一條,但普查形成的“乾隆”等文字記載,與李雙武所說的李傢墓地挖出的“康熙”“乾隆”等墓志銘記載相吻合。

留學日本使院落免遭日寇焚燒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折簷上精美磚雕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蒿草叢生的院落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蒿草叢生的院落

那些曾經挖出的墓志銘已經妥善處置,墓志銘上的人物沒有人能夠詳細地抄寫和記錄下來,李姓傢族歷史上的大人物自然也已經沒有人能夠記起。但是,在李姓後人及更多的溝東村村民中廣為流傳著一個李姓後人,即使已經去世多年,但依然經常被人提起。

這個已故的李姓族人經常被人提起,不僅是因為他留學日本的特殊身份,更多的是當日本鬼子欲放火燒毀李傢院落群及村子時,閑居在傢的他,親自出面協調,使李傢大院免遭大火毀壞。

“我爺爺伯叔六個,父親排行第四,留學日本的爺爺名字記不清,在洪洞關爺樓裡的碑刻上有他的名字。”李雙武的父親名叫李愚,今年80歲,村裡的人的說法,得到瞭證實,“但是到底說瞭些什麼,怎麼說的,我們跟村裡其他人一樣,也不太清楚。”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乾隆盛世建造的房屋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墻體映出古代匠人精益求精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滄桑的院落

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李傢後人居住的房子

關於李氏傢族有關的歷史,李雙武由於經常關註和收集傢族有關的歷史,他瞭解的比父親還多。

“父親那位留學日本的爺爺名字可能叫李繼操(音),洪洞關帝樓裡有他的名字,在我們後人眼中,他是傢族走向沒落時期的最後一位代表人物,而且他非常有氣節,日本人把戰火燒向中國後,他就閉門不出,閑居在傢。”李雙武推斷,“敢親自與從囂張的日本人交涉,還能使李傢大院免遭烽燒,不僅有很大勇氣和膽識,而且也能從中看出他的超凡的智慧。”

“由於經濟、文化等原因,我想整理李傢的傢譜和歷史,但一直都沒有能力和精力。”李雙武雖然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但他非常有想法,“希望有一天,我們李氏後人能夠團結起來,跟其他傢族人一樣,不計較親近遠疏,想方設法把祖宗的歷史和文化用文字記述出來,把族譜能重新收集整理出來,讓更多的李氏後人瞭解傢族歷史,激發進取上進的熱情,個個都做有知識、有文化對社會有益的人。”

作者:王隰斌

轉載請註明來源與作者

版權聲明:88166 發表於 2024年5月17日 pm1:06。
轉載請注明:山西臨汾:洪洞(原趙城縣)溝東村李傢民居的故事 | 88166 台灣網站導航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