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叉子”?那把“叉子”能治水嗎?

資訊 4個月前 88166
51 0 0

我國古代是農耕文明,治國攝政的國庫開銷絕大部分依靠的是老百姓的農賦收入,若是常年風調雨順那便能創造盛世,可若是遇上旱澇天災那便隻會害得百姓流離失所。而想要調節旱澇問題帶來的影響,就要註重水利建設,所以凡是興水利的時代,天下便能相對安穩。要論中國歷史上治水第一人則非大禹莫屬,因為《山海經》中大禹治水的傳說可謂傢喻戶曉。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叉子”?那把“叉子”能治水嗎?

五帝時期洪水泛濫成災,丘陵、莊稼、住宅無一幸免,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就連生存都不容樂觀。帝堯見百姓如此當然心痛,便發出喟嘆:&34;群臣聽此,一番推脫,最後用一句&34;,就將治水這個&34;交到瞭老實巴交的鯀手上。鯀是帝堯掌權時期,被封到崇地的伯爵,也是大禹的父親。鯀臨危受命,前後治水共花費瞭九年時間之長,可惜效果卻並不太顯著。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叉子”?那把“叉子”能治水嗎?

鯀用的治水方法是&34;,即對洪水實行圍追堵截,哪裡出現洪水泛濫便在哪裡興建圩堤大壩。可是這方法卻治標不治本,短時間內洪水確實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時間一長,堤壩多不堪洪水重負,決堤時反倒帶來瞭更巨大的破壞。所以鯀九年的辛酸付出終究還是付諸東流,沒能成功治水,反而卻換來瞭百姓們的咒罵。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叉子”?那把“叉子”能治水嗎?

後來子承父業,治水大業落到瞭大禹的肩上。大禹吸收父親的經驗教訓,發現以硬碰硬當然不能把握洪水的掌控權,所以他決定以柔克剛,變堵截為疏導。隻要把洪水疏導到別的地方去,別讓它破壞農田即可。事實向大禹證明他的方法沒錯。

大禹為瞭治水三過傢門而不入,如此無私奉獻的人當然值得後人紀念才是,可問題來瞭,史料中對大禹的外貌記載實在太少,所以大禹的形象一直成謎。盡管如此,機智的後人還是為大禹設計瞭一套沿用至今的形象,即頭戴鬥笠,手拿一柄&34;,且蓄有長胡須的中年男子模樣。頭戴鬥笠無可厚非,畢竟洪水頻發的日子裡肯定配有如註的大雨,然而那&34;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柄&34;真的能有效治水麼?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叉子”?那把“叉子”能治水嗎?

大禹為瞭把洪水引流到海中,每日都帶領部下輕裝上陣,到各地考察地理,逢山開山,遇窪挖渠。而大禹開山和挖渠開道所用的工具便是手中之物,它的真實學名應該是耒耜,是古代常見的一種農具,也可視作後來耕犁的前身。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叉子”?那把“叉子”能治水嗎?

《易經》中有對耒耜的記載:&34;這說明耒耜最早是由神農氏發明創造出來的,用以協助人們耕田犁地。耒耜的形制有許多種,有類似鐵鍬的,也有類似斧頭的,而大禹手中的那款是雙齒耒。雙齒耒的扁頭下方很薄,如同刀鋒,原來多用於翻土。

大禹在世的那個年代,生產工具得到瞭一定的發展,但依舊不很發達,當時能找到的工具中隻有耒耜有挖土的功能,所以大禹拿這種小小的耒耜來挖溝排土實乃無奈之舉。應該說當時為瞭能治水,大禹帶領的隊伍其實把所有類型的農用工具都用上瞭,可想而知,大禹和他的部下們是用瞭多大力氣才把洪水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叉子”?那把“叉子”能治水嗎?

後人之所以將耒耜這個元素和大禹緊緊捆綁在一起,並且無不突出它的存在,其實另有用意。一方面,小小的耒耜可以更好地凸顯大禹為瞭治水而付出的努力和艱辛;另一方面大禹之所以能完成父親畢生未完成的治水大業,就是因為他對治水方法做出瞭改革,而耒耜恰恰就是這個改革的象征。突出耒耜,便是突出瞭大禹聰慧過人的特性,更突出瞭遠古人民向自然討生存的智慧形象。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叉子”?那把“叉子”能治水嗎?

頭戴鬥笠,手拿耒耜的大禹形象不僅準確地把握瞭他治水成功這一最顯著的功績,還將&34;這一美好願景表現的淋漓盡致,所以這個形象才能得以從古流傳至今、經久不衰,並得到百姓們普遍的認可。

大禹治水時,為何手上始終拿著“叉子”?那把“叉子”能治水嗎?

真不能小看瞭那柄看似無足輕重的&34;,它可能就是大禹形象中最點睛之筆的一處。其實不隻有大禹,許多知名的傳說形象一旦被設計出來並因受到百姓的一致認可而久久流傳,那它們的某些元素肯定都能使我們體會到華夏文化的魅力之處呀。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