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傢薩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獄”是什麼意思?

資訊 11個月前 88166
368 0 0

他人即地獄,不是指他人都是壞人,而是我們的一生都活在被他人監視、評判、幹涉、甚至是折磨之中。由此而產生的不安,不適,痛苦與迷失自我,從而得出“他人即地獄”的結論。

這句話出自法國哲學傢薩特的獨幕劇《禁閉》:“還需要什麼烤架(地獄的刑具),他人即是地獄!”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正在上演薩特的話劇《禁閉》,強烈推薦去觀看。這是一部薩特創作於1943年的存在主義代表劇作,觀賞性很強。

法國哲學傢薩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獄”是什麼意思?

法國哲學傢 讓.保羅.薩特

《禁閉》講述的是三個死去的亡靈來到地獄後,被關在一間密室中。密室就像是一個會客廳,裡面有三把躺椅,一個壁爐,一把裁紙刀,一個青銅像,一個時常失靈的按鈴,以及一盞永不熄滅的燈。

來到這間密室的三個人分別是:郵政局職員伊內絲,巴黎貴婦艾斯黛,報社編輯加爾森。

伊內絲是一個極端自私擁有極強的控制欲的女同性戀,她勾引自己的表嫂,至使表哥慘死,最後她表嫂也死於非命,而她冷酷無情,沒有一絲一毫的內疚;

艾斯黛是一個貧困人傢的女兒,後嫁給瞭一個有錢的老頭,六年後婚外戀出軌,生下瞭一個私生女,她殺瞭自己的女兒,把她扔進瞭湖中,導致她的情夫在悲痛中開槍自殺;

加爾森是個不折不扣的渣男。不但傢暴妻子,還明目張膽地外遇,和一個混血女人同居五年,還時不時將女人領回傢過夜,她的妻子是個不折不扣的殉道者,愛慕他,崇拜他,對他的外遇雖然痛苦卻咬牙忍受。戰爭爆發後他當瞭逃兵,被逮捕槍斃。

這三個人都不是什麼好鳥,理所當然會受到地獄的懲罰。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關他們的這間密室裡並沒有刑具。他們雖然是亡靈,但他們的貪婪與欲望仍在。即使是在地獄裡,他們也要虛偽地塑造自己的“光輝形象”:

加爾森拼命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英雄,以證明自己不是膽小鬼;艾斯黛把自己包裝成因為貧窮被迫嫁給老頭而失去青春的貞潔烈女,以此掩蓋她殺死自己的私生女兒,導致情夫自殺的惡行;伊內絲冷酷獨立,面對其他人時總顯示出最大的敵意,以此掩蓋自己的變態冷血,與瘋狂的占有欲。

他們在密室中相互試探,拷問他人,窺探他人,為瞭獲得心靈上虛榮的滿足與自我肯定。同時還極力掩蓋自己的真面目,然而沒過多久,他們的本來面目就被相互揭穿。

密室裡的燈永遠亮著,他們無法入睡。他們是亡靈,不需要睡覺。他們沒有私密可言,因為他們無論做什麼都逃不過另外兩人的目光,隻能永遠處在別人的註視之下。這種註視讓他們倍感痛苦,他們的自由被別人限制,同時他們也在限制別人的自由,密室的門永遠打不開,他們也永遠無法逃避,隻能面對彼此。

欲望與痛苦折磨著這三個亡靈。加爾森看上瞭伊內絲,伊內絲則看上瞭艾斯黛,而艾斯黛卻看上瞭加爾森。

艾斯黛想和加爾森過二人世界,她想要殺死伊內絲,但伊內絲已經是亡靈,亡靈沒用辦法再死一次。加爾森卻想得到伊內絲,希望得到伊內絲的認同。而獨立性極強的伊內絲卻看不起作為逃兵的加爾森,對他不屑一顧,她隻對艾斯黛感興趣。

他們三個就像在坐旋轉木馬,欲望就在眼前,卻永遠無法得到,永遠無法安寧,也永遠不能退場。他們都渴望得到愛慕之人的認同,使自己的靈魂得到解脫,完成對自己的救贖。他們追逐著,糾纏著,同時他們又相互排斥,相互拒絕,相互猜忌,相互挑撥,爭風吃醋,他們將欲望,貪婪,虛偽演繹的淋漓盡致。

伊內絲說:“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另外兩人的劊子手。”

密室的門偶然打開瞭,加爾森本來有走出密室的機會,但他放棄瞭,因為離開這個密室,還會有另一個密室。無論到哪裡,痛苦的折磨都將繼續。他隻有得到伊內絲的認可才會得到救贖,那是他唯一的希望。雖然他知道,他永遠也得不到伊內絲的認同與肯定。

最後,加爾森跪在地上絕望地說道:“還需要什麼烤架(地獄的刑具),他人即是地獄!”

法國哲學傢薩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獄”是什麼意思?

禁閉宣傳劇照

他人真的是地獄嗎?

真正的地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對待他人,決定瞭他人對你的評判與態度。你惡化瞭與他人的關系,給他人造成瞭痛苦,也必會得到反噬。他人即是地獄,但這地獄是我們自己一手建造的,他人隻是地獄的載體。劇中三個人一手建造瞭屬於自己的地獄,但他們卻想從外部得到救贖,但外面永遠都不會有救贖他們的力量。所以,他們永遠也走不出那間密室。

禁閉自己的地獄不僅僅來自他人的反噬,當別人對你有誤解的時候,如果你不能正確面對他人的誤解,那麼這誤解也是你的地獄。郭德綱曾經說過:別人誇我的時候,我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好,別人罵我的時候,我也知道自己沒那麼壞。

郭德綱看透瞭人性的弱點,別人的評價不存我心,那麼別人的評價對我就沒有影響。但郭德綱太少瞭,鳳毛麟角。這世界很多人都像加爾森,將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視如生命。為瞭得到別人的贊美與仰慕,為面子,為虛榮不顧一切,拼命地包裝自己,比如負債購買名牌奢侈品,將自己假扮成有錢人等等,他們就這樣一點點地陷入到地獄之中。

我們很難獨善其身,不被他人影響。我們的幸福就是來自於同他人的“比較”。與不如我的人比較會感到幸福,與比我強的人比較就會痛苦。這種比較造就瞭差異,這種差異也造就瞭我們的地獄。

人性的自私決定瞭人在社會群體中隻會選擇“自我利益最大化”,而絕非“群體利益最大化”。如同劇中三個人的關系,註定瞭任意兩人想要緩解調和彼此,都會被第三個人阻撓,幹擾與挑撥:和尚打死道士的老婆 -- 要沒有大傢都別有。

人類是群居動物,無法脫離群體生存。但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將他人“物化”:即自己是人類,卻同時忽視瞭對方也是人類,對方也有自由意志,對方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指導他人,想將他人塑造成自己認可的,自己樂見的狀態,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識形態生存。而一旦他人反對我們自己,我們就會將他人列為敵人,甚至是需要消滅的敵人。

我們總是習慣用自己的三觀去指導別人的人生。別人也一樣,想用他自己的三觀來指導我們的人生。他人即是我的地獄,我亦是他人的地獄。

法國哲學傢薩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獄”是什麼意思?

如何逃離這地獄?

首先需要學會獨處。馬爾克斯說過: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孤獨是人類最終的歸宿,我們隻有學會瞭獨處,才能抵禦孤獨,才能與孤獨和諧相處。獨處,可以使我們忽略他人的眼光與評判,清晰與他人的邊界,不靠近,便無傷害。不靠近,便無恩怨,無恩怨,便無地獄。

愛能使人擺脫地獄。有愛之人,必有善良之心。以善良待人,必能得到善良的回報,這是因果。他人是地獄還是天堂,隻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如果此刻的我們有如地獄般的折磨,或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我們是否善待過他人。宣揚愛是基督的教義,孔子也說仁者愛仁,如同佛教強調的種善因得善果,聖賢們的思想殊途同歸。

大儒王陽明說:“人在探尋真理的過程中,隻需要向自己的內心尋找力量,我們的內心具足一切,無需外求。”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並非源自力量,也非源自權力。有力量的人總是會被更有力量的人打倒,有權力的人一不小心就會陰溝翻船。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源自他的內心,內心強大,才會有足夠的自信與坦然,內心強大的人才不會被外界的聲音所侵擾,自然也不會造就圍困自己的地獄。

他人即是地獄,他人也是天堂。這一切都緣起於我們自身,我們的選擇決定瞭我們以何種方式存在,我們的存在決定瞭我們的本質,我們的本質決定瞭我們的命運。當我們知道瞭地獄在哪,地獄如何形成,也就知道瞭如何擺脫地獄,獲得自由。我想,這是薩特的《禁閉》所要表達的,也是薩特的存在主義所向往的自由吧。

法國哲學傢薩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獄”是什麼意思?

歡迎關註知識大排檔

版權聲明:88166 發表於 2023年10月10日 pm1:29。
轉載請注明:法國哲學傢薩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獄”是什麼意思? | 88166 台灣網站導航

相關文章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